欢迎进入爱游戏官方网站的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致电或留言我们

产品中心产品中心

<<返回上一页< /a>

黔西南州“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逐渐完备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 探索电力输配用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01-17 16:27:23来源:爱游戏官方网站点击:1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视察贵州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围绕省委“一二三四”总体发展思路、州委“两大一高”主基调,以高水平发展统揽全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坚持“大电强网+大产业”和“煤电网产深层次地融合”的基本发展策略,稳增长与转方式并举,扩总量与提质量并重,调结构与促创新并进,以强链延链补链为手段,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做大做强大电强网能源资源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做特做精新兴潜力产业,着力建设一批存在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全州工业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打造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黔西南州现代化工业体系,创建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示范区、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及资源深加工基地。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市场在优化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和办法,增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各要素的配置功能和聚合功能,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充分的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通过资产经营、放开投资领域等方式,引导、鼓励社会力量直接投资产业区建设,特别是引导东部沿海企业投资建厂,扩大产业规模,形成合力推进的机制和格局。

  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能发挥优势和特色重点领域创新和产业化中。重点选择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项目进行突破,积累、推广成功经验,带动工业全面发展。着力培育一批重点产品、企业,努力在产业升级影响大、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领域中取得突破,带动相关配套产业整体提升。实现“一个项目引进,多个项目关联”的“中间带两头”效应。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能规模。支持企业围绕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市场体系进行创新,快速推进重点产业的产业链完善和产业集聚,增强产业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坚持以大开放促大开发,以大开发促大发展,整合资源优势吸引项目和企业,做好东部沿海产业的承接转移,积极引进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走内外结合,互动发展之路,从而带动产业的开放式发展。

  坚持产业集聚和集约发展,大力引进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龙头项目,发挥其带动作用,形成产业集聚氛围,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项目、企业和配套设施,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优势产业集群。通过产业体系优化,使企业的经营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形成产业聚合效应,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到2025年,全州工业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稳步提升,园区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成效显著,产业链加强完善,工业与大数据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建成特色鲜明、首位产业突出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总实力达到全省中上水平。到2035年,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大幅度的提高,企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绿色发展成为主流,工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与全国同步全面实现工业现代化。

  ——规模总量加快倍增。到2025年,力争全州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6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公司突破800户;工业投资累计突破2600亿元。

  ——产业体系逐步优化。到2025年,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0%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到2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4%以上。

  ——产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大幅度的提高。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公司R&D经费支出占工业主要经营业务收入比重预计1.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0家以上,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及载体总数达到25家以上。

  ——集聚能力显著地增强。到2025年,开发区(园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建成1个四百亿级园区,2个三百亿级园区,2个百亿级园区。

  ——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到2025年,重点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行业中等水准,全方面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打造一批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标杆企业。

  ——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瞄准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整体工作要求,到2025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下降均控制在全省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注:①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全部年主要经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公司。②[]内为5年累计数。

  深入落实“两大一高”发展的策略,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设计和黔西南州城镇体系规划,立足资源禀赋优势、交通区位优势、生态环境条件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深度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黔中经济圈等重大战略布局,进一步明确各县(市、区)工业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引导区域产业错位发展,全力构建“两核两带两区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将黔西南州努力建设成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示范区、贵州省重要的能源及资源深加工基地,推动工业集聚集约高质量发展。

  强化核心引领作用,支持兴义(义龙)产业核心区和兴仁产业核心区打造成全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核心”。以纳兴高速为纽带,以黔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州兴仁经济开发区为载体,推动两大核心系统性重构、创新性变革,将“两大核心”建设成为带动全州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加速器。

  立足兴义市丰富的煤矿资源、煤电、化工产业基础,发挥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和产城融合发展优势,依托黔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州清水河经济开发区和贵州威舍经济开发区等平台基础,发挥兴义(义龙)地方电网、交通区位等优势,以现代能源、基础材料、化工及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煤及煤电、锂离子电池材料、汽车零部件、电解铝及铝加工、铁合金、石墨碳素、硅基材料、通用装备等。到2025年,兴义(义龙)工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建设成贵州省能源及资源深加工基地、贵州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全州大电强产中心。

  立足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基础材料、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发挥地方电网优势,依托贵州兴仁经济开发区等平台,以基础材料、化工及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铝及铝加工、金属硅、电镀、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零部件、煤化工、化工新材料、氟化工、精细化工、石墨烯等产业。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建设成贵州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强化兴义安产业高质量发展带、义兴贞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兴义安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包括兴义市、义龙新区和安龙县,以水兴高速和汕昆高速为纽带,以贵州清水河经济开发区、贵州威舍经济开发区、黔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龙县工业园区为核心平台,重点发展现代能源、化工及装备制造、基础材料、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义兴贞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包括义龙新区、兴仁市和贞丰县,以都兴高速和纳兴高速为纽带,以黔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州兴仁经济开发区、贞丰县特色工业园区为核心平台,重点发展基础材料、化工及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

  立足贞丰县在煤炭、基础材料、新型建材领域长期积累的产业基础,发挥丰富的煤炭、石英砂、黄金、石材、萤石矿等矿产资源优势,依托贞丰县特色工业园区等平台,以新型建材、基础材料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煤炭开采、黄金采选和精炼加工、石材精深加工、玻璃、新型墙材等。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

  立足安龙县丰富的石材、煤炭资源和基础材料、新型建材产业基础,充分的发挥生态载体聚集效应和“中国(安龙)木纹石之乡”的品牌效应,依托安龙县特色工业园区等平台,以特色轻工、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生态特色食品、石材精深加工、新型墙体材料等。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形成省内重要的石材加工基地。

  加快推动东部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北部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协同壮大,形成产业特色更加鲜明、产业协作更加紧密的经济形态。北部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包括晴隆县和普安县,以沪昆高速为纽带,以晴隆县特色工业园区和普安县特色工业园区位为核心平台,重点发展现代能源、特色轻工等主导产业,努力建设成全州能源及资源深加工组团。东部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包括册亨县和望谟县,以余册高速为纽带,以册亨县农产品加工小区、望谟县农产品加工小区为核心平台,重点发展特色轻工、现代能源等主导产业。

  立足普安丰富的煤炭、农产品资源和现代能源、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基础,发挥普安红品牌优势,依托普安县特色工业园区等平台,以现代能源、特色轻工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煤炭开采洗选、火电、茶叶精深加工、箱包加工等。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

  立足晴隆县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现代能源产业基础,依托晴隆县特色工业园区等平台,以现代能源、特色轻工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煤炭开采洗选、生态特色食品、绿色轻纺等。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立足册亨县丰富的木材、农产品、光照、风能资源和特色轻工、清洁电力产业基础,发挥“册亨油茶”地理品牌优势,依托册亨县农产品加工小区等平台,以特色轻工、现代能源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木材精深加工、民族手工艺品、生态特色食品、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

  充分发挥望谟县丰富的木材、农产品、光照资源优势,立足特色轻工、清洁电力等产业基础,依托望谟县农产品加工小区等平台,以特色轻工、现代能源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生态特色食品、木材精深加工、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

  按照“一个开发区、一个首位产业、一个行业领军型企业、一条完整产业链条”原则,结合各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明确各区域的首位产业和潜力产业,制定工业首位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促进资源、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各区域产业从同质同构型向特色差异化转变,形成多区联动的发展格局。

  实施“大电强网+大产业”战略,强化能源基础支撑能力,坚持清洁低碳发展、安全集约发展、智能高效发展,推动形成“一带一区两翼”的能源发展新格局。着力夯实基础能源生产供应能力,打造多元清洁的能源供给体系,扩充完善区域电网,持续深化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将全州打造成为毕水兴南部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增长极。到2025年,现代能源产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

  重点推动煤炭产业发展,加快煤层气勘查与开发,加大煤矸石、矿井水综合利用,推动基础能源扩能提质。

  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煤炭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先进产能释放,在煤炭开采、洗选等各环节中鼓励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全力推动煤炭工业转型升级。

  加速优质产能释放。统筹好煤炭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科学有序发展露天煤矿,积极开展采煤沉陷区和土地复垦复绿治理,统筹推进煤炭、煤层气、煤矸石等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废弃物综合利用。通过实施全州《煤矿优化布局和资源整合方案》,加快大型煤矿建设,重点推进煤炭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合理提升单井产煤规模,有序压缩煤矿总数,形成大中型现代化煤矿生产供应为主体,30万吨/年为辅助的煤炭产业格局。以普兴矿区为核心,推动糯东煤矿达能达产,地瓜一号、地瓜二号、地瓜三号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核准手续和力争开工建设,推动兴仁市鲁础营乡云顶煤矿、兴仁市四海煤矿、普安县地瓜镇宏发煤矿、晴隆县沙家坪煤矿等露天煤矿建设,形成以大中型煤矿为主、技术水平大幅度的提高、环境友好的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统筹相关煤炭洗选项目,以数字化为支撑,推动煤炭资源在电厂、建材、化工等按照行业内合理需求、差异化流动,实现煤炭资源的分级分质高效清洁利用。到2025年,全州煤矿设计产能达到4000万吨以上,原煤产量达到2500万吨左右。

  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坚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先进采矿技术、工艺、装备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提升煤炭采掘过程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充分运用5G、窄带物联网等现代通信技术提升井下装备联网与智能化水平,加速智慧煤矿、数字矿山建设进程,在有条件矿区试点建设1-2处智能化矿山。着力推动中大型煤矿机械化与自动化改造建设,加速机械记忆切割、高效快速掘进、巷道自动支护、大倾角运输能力等先进采掘与运输技术装备在井下应用,提升中大型煤炭开采、掘进、支护和运输等方面的自动化水平。着力构建综采地面平台对井下各项活动的远程监控与操控能力,拓宽机器人在矿井下应用范围,逐步降低井下人员数量,到2025年实现全州90万吨/年及以上的主体煤矿综采、综掘工作面智能化率达到100%,所有煤矿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煤和辅助系统智能化。

  加大煤炭勘探力度。立足普兴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大对中部与中北部区域的泥堡背斜、青山向斜、包谷地背斜等控煤构造地的煤炭勘探力度,有效提升煤炭后备资源水平,支持对兼并重组后的煤矿开展预留矿区资源的补勘,确保存量产能有效释放,重点在普安地瓜、兴仁马古场、晴隆杨寨等矿区适时布局启动新建90万吨/年及以上规模煤矿,形成一批技术先进、安全水平高、带动性强的新型矿井,逐步提升优质煤炭供应保障能力。优化矿业权设置,着力推进煤炭资源的科学开发,全方面推进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改造,深入实施煤矿优化布局和资源整合,建成兴仁大丫口、兴义兴富煤矿等一批技术先进、安全水平高、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新型矿井。积极推动兴仁市野猫红、晴隆县廖基、普安幸福井田、普安泥堡井田等一批新建煤矿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

  加强安全生产。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制度建设与执行力度,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安全基础设施水平,提高重大灾害预警能力。强化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与安全生产法律和法规体系建设,配齐配强能源管理队伍,州内各重点产煤县市要单独设立能源综合管理部门,严格执法到位。煤矿公司集团及所属矿井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从制度、人员、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发挥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保障作用,推动州、县、集团公司、矿井四级联动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平台建设,强化煤矿“双回路”建设,提升矿井供电可靠性。加强对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等重大灾害隐患的排查,落实好“一矿一策、一面一策、一头一策”灾害防治措施,加强各项灾害应急预案管理,有效提升井下人员应急救援能力,至2025年,确保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优化煤炭与煤层气开发流程,提升煤层资源利用水平。通过构建煤层气、煤炭协调开发机制,统筹煤层气、煤炭资源勘查开采布局和时序,坚持“先采气、后采煤”,做好采气采煤施工衔接,将矿业权优先配置给有开发实力的煤层气和煤炭企业,重点推进普安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鼓励和支持煤炭企业、矿井因地制宜发展煤制天然气、煤层气压缩和液化,推动低浓度瓦斯采集、提纯和利用技术攻关,推广低浓度瓦斯发电、余热发电或供热等利用。鼓励规模化开发与商业化运作,支持大型煤矿瓦斯输配系统区域联网,推进中小煤矿联合建设瓦斯集输管网,完善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管理制度,推动煤层气产业规范有序发展。加快条件较好的煤矿开展瓦斯发电示范矿井建设,逐步扩大煤矿瓦斯发电规模,支持普安县安福、补者、晴隆县裕华等煤矿瓦斯发电项目建设。到2025年,全州高瓦斯矿井普遍建成瓦斯发电、民用自用等瓦斯利用设施,全州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达到50%以上,全州煤矿瓦斯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万千瓦以上。

  因地制宜推广沿空留巷、充填开采、煤矸石不升井等绿色开采技术,提升煤矸石、煤泥用于沉陷区回填、低热值发电、新型建材等领域的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快速推进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普安、兴仁煤矸石综合利用、贞丰煤矸石发电项目建设。到2025年,全州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提高矿井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新鲜水用量,强力推进矿井排水多元化利用,生产矿井水实现100%达标排放,矿井同步建设污水处理设备,实现矿区非饮用水全部使用矿井水。到2025年,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远大目标,因地制宜推动清洁高效电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巩固和提升清洁能源产业的战略性地位,助力构建低碳、高效、多元、安全可靠的清洁能源供给体系。坚持水火互济、多元互补的发展思路,持续优化电力供应结构,合理扩大电力装机规模。到2025年,全州电力总装机规模突破1800万千瓦以上。

  科学设定煤电达峰目标,巩固推进全州火电基地建设。快速推进煤电机组超低排放、热电联产、智能化改造,持续降低单位电能煤耗量,重点推进安龙煤电化一体化产业基地热电联产项目。快速推进煤电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淘汰部分老旧、高污染和低效燃煤电厂,积极地推进大容量高参数煤电机组、超临界及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等低碳煤电机组有序发展,实现新建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探索100万千瓦级高硫无烟煤示范机组研发应用,在兴义、清水河等地试点天燃气分布式发电。大力推动火电厂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固废品在建材、化工等区域的循环利用,推动火电循环绿色发展。优化电源布局,持续提升火电服务县域及园区能力,推动“煤电化、煤电铝、煤电冶、煤电钢”等一体化自备电厂建设,建成安龙电厂、元豪电厂3、4号机组,力争建成大唐兴仁电厂,争取滇东电厂1-2台机组接入地方电网,积极开展晴隆电厂前期工作。到2025年,新增火电装机342万千瓦、总装机规模突破800万千瓦,全州火电工业格局基本形成。

  大力整合水利资源,推动水电有序开发。依托南、北盘江及红水河的水资源优势,有序推动域内河流中小型水电项目开发,加大对沿江阶梯水电站开发与利用,重点推进七星湖、挽澜河等水电站建设。扎实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改,加大对水电站实施河流生态修复,推进农村小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提高水电利用率。积极建设一批小水电项目,启动册亨八渡电站建设工作。大力探索新型水利应用模式,提升水利与航运、光伏、农村灌溉等产业联动能力与水利工程综合利用程度。充分运用富余的电能推动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积极地推进抽水蓄能与光伏、风能等融合互补,实现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对山涧区域水资源调峰填谷与势能发电,大大降低自然灾害发生并满足偏远山区对电力资源的需求。

  着力构建完善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逐步提升光伏、风电规模,积极构建南北盘江水风光一体化、风光水火储多能融合互补的清洁高效能源基地。

  光伏。坚持按照集中式、分布式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地推进“光伏+”综合开发利用,一直在优化光伏发电模式,提高光伏发电质量和效益。推动“光伏+”发展模式,在兴义、安龙、晴隆、册亨、望谟等互补条件好的重点地区,建设一批农光互补、农林互补增值项目,建成清水河兴义电厂农业光伏电站项目。依据地区发展特点,在废旧矿区、荒山、石漠化区域等地区架设光伏收集装置,推动光伏与生态保护、居民或园区用电的有机融合。引入先进光伏技术装备,推广高效、双面及双玻光伏组件,促进光电转换效率提升。

  风电。依据地势特点,加大风能资源勘测力度,提高微观选址技术水平,针对不一样的地区的资源条件,研究采用不一样机型、塔筒高度和控制策略的设计的具体方案,积极地推进常规风电、低风速风电开发建设,引入大容量高电压风电机组,推动兴义、猪场坪、普安新店、兴仁下山、贞丰大坡等区域布局建设一批风能发电项目。充分的发挥风电与光电、水电的季节性、时段性,推动风电与水电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综合互补利用示范,实现风水互补协调运行。严格落实风电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和“三同时”制度要求,加强建设期间过程管理,实现风电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氢能。依托全州丰富的水能、太阳能风能等资源优势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系统谋划、超前部署,抢占新能源发展制高点,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布局,以太阳能发展助推氢能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持州内晴北煤焦化一体化、贞丰煤焦化等开展焦炉煤气制氢,积极探索光伏、风能等清洁电力制氢,打造一批光伏制氢示范项目。积极发展氢能存储、运输等细致划分领域应用。围绕示范项目建设,在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重点领域推广氢能使用,协同发展氢储运基础设施,热情参加贵州省氢能全产业链示范项目建设。

  生物质能。依托本地区丰富农林废弃物资源,统筹原料收集及负荷,快速推进生物质能利用与热电联产。在做好环保、选址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前提下,在大中型城市合理地布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并鼓励垃圾焚烧热电联产发展,重点在兴义、晴(隆)普(安)、册(亨)望(谟)等地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加快应用现代垃圾焚烧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提高垃圾焚烧发电环保水平;结合城镇垃圾填埋场布局,建设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在秸秆、甘蔗渣、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比较丰富的乡镇因地制宜推进沼气工程建设,积极推动沼气发电无障碍接入城乡配电网和并网运行,积极推动安龙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加强纤维素、微藻等原料生产生物液体燃料研发技术,促进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的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模式的形成。

  天然气。快速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推动普安县、晴隆县等煤层气勘探取得积极进展。积极努力配合开展页岩气勘探工作,争取安龙、望谟、兴义等区域勘探取得积极成效。以完善天然气开发、储运等环节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依托于中缅天然气管道在普安县开设阀室,从而推进普安县管道经济发展,积极推动天然气在分布式能源领域的高效利用,推动天然气产业有序发展。

  地热能。根据州内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重点加快浅层地热资源潜力勘察和评价,因地制宜开展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及技术上的支持,不断拓展合作渠道,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地热能资源在制冷、供暖、种养殖及温泉休闲度假等方面多元化、规模化的综合开发利用,建成晴隆沙子、义龙万屯、普安等一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项目。

  深入推进“两网融合”发展,围绕500KV变电站布点形成220KV环网,建成覆盖全州主要工业聚集区的智能、安全、高效电网,筑牢“电价洼地”优势。

  增加电网可靠性,扩大供电范围。增加电网可靠性,扩大供电范围。切实贯彻“工业强州”和“大电强网”战略部署,慢慢地加强地方电网实力,着力构建覆盖全州二市一区六县的地方电网。依托地方电网优势,深化区域电网合作,积极推动外引电源接入工作,支撑本地电网;加大兴仁市、贞丰县、安龙县等多个骨干环网覆盖,逐步增多电源,提升电网备用容量和供电可靠性,进一步创造地区电价差别化优势。加大本地区电网骨架与网络建设,增加电力辐射能力,重点实施兴义仁义输变电工程、兴仁换流站-独山变线路工程和兴义兴仁电厂送出工程等500KV电网项目,扩大电力输出范围,有效扩大电能供应区域;推动南方电网和地方电网220KV、110KV等项目实施,扩大地方电网供电范围及效率。

  促进“两网”深层次地融合,推进产业跨区延伸。促进“两网”深层次地融合,推进产业跨区延伸。稳步推进兴义(南方)电网和黔西南州地方电网的“两网融合”发展。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布局”的原则,充分的发挥南方电网与地方电网的优势,适时构建与南网的互联通道,新建龙广-南网500kV金州变2回220kV线kV线路,实现电力全州“一张网”的电网建设目标,重点推进义龙新材料、大数据、生态载能园区两网融合,确保用户在两网之间切换时用电安全性与可靠性。发挥地方电网平台优势,深化区域能源合作,重点打造黔西南州跨区500kV主网网架,围绕500kV变布点形成坚强的220kV环网。加强与云南、广西等周边地区电网联络,推动滇东电厂、雨汪电厂等外引电源与本地电网的联网工作,提高跨省电力互济互补能力。

  进一步完善能源管控机制,落实好水火电发电权交易机制,积极支持州内电力公司参与水火电发电权交易,促进能源产业链均衡协调发展。继续实施电煤中长期合同制度,完善电煤储备制度,健全“基础存煤+季节存煤+应急存煤”机制。抢抓电力体制改革机遇,健全煤电联营机制,推动燃煤电厂与煤炭企业通过合资、互相持股等方式开展煤电联营,逐渐完备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支持金州电力、元豪投资等公司参与煤炭资源开发,基本实现大工业用电均衡直接交易。建立健全天然气资源供应有序、管道输送灵活、资源储存有保障、销售机制完善的综合性调度机制,促进天然气“供、储、销”一体化发展。运用大数据技术支撑能源产业变革,充分的发挥贵州能源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作用,统筹平衡能源供需,提升能源监测预警与运行调控能力。加快推进负荷侧与源网协调发展,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营示范,优化用电负荷结构,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探索电力输配用新模式,提高电力在终端消费中的占比,完善利益共享的“煤-电-网-用”协同发展格局。深化与周边地区能源合作,加强地方电网与广西百色电网电力协调,进一步巩固提升三省区结合部能源基地和枢纽的优势。加强能源交易监管,落实信用红黑名单制度。

  “十三五”接转“十四五”在建项目:兴义市兴发煤矿(45万吨/年)、兴富煤矿(60万吨/年)、承龙煤矿(45万吨/年)、大丫口煤矿(90万吨/年)、百卡煤矿(30万吨/年)、黔山煤矿(45万吨/年)、祥隆煤矿(30万吨/年)、普安县补者煤矿(45万吨/年)、晴隆县长兴煤矿(60万吨/年)、裕华煤矿(60万吨/年)、贞丰县新鸿发煤矿(90万吨/年)、岔河联营煤矿(30万吨/年)、三河顺勋煤矿(30万吨/年)、邱家湾煤矿(30万吨/年)。

  “十四五”新开工项目:①井工项目:梅家寨煤矿(60万吨/年)、富兴煤矿(45万吨/年)、纳省煤矿(45万吨/年)、兴仁市华宏煤矿(90万吨/年)、上洒格煤矿(90万吨/年)、这都大发煤矿(60万吨/年)、国保煤矿(60万吨/年)、佳顺煤矿(60万吨/年)、顺发煤矿(60万吨/年)、桂兴煤矿(45万吨/年)、兴利煤矿(45万吨/年)、兴昌煤矿(30万吨/年)、永贵煤矿(45万吨/年)、四海煤矿(45万吨/年)、水井湾煤矿(45万吨/年)、三联煤矿(45万吨/年)、远程煤矿(45万吨/年)普安县恒泰煤矿(60万吨/年)、宏发煤矿(45万吨/年)、安福煤矿(45万吨/年)、嘉龙煤矿(45万吨/年)、麒麟煤矿(45万吨/年)、晴隆县安宝煤矿(150万吨/年)、沙家坪煤矿(90万吨/年)、久丰紫马煤矿(90万吨/年)、永荣煤矿(60万吨/年)、利民煤矿(60万吨/年)、全伦煤矿(60万吨/年)、粗康田煤矿(60万吨/年)、兴鑫煤矿(60万吨/年)、源兴煤矿(120万吨/年)、晴隆县仁禾煤矿(150万吨/年)、安龙县安泰煤矿(45万吨/年)、龙兴煤矿(30万吨/年);②“井工+露天”项目:兴仁市云顶煤矿(90万吨/年)、兴仁市四海煤矿(90万吨/年)、黔山煤矿(90万吨/年)、兴仁市兴顺煤矿(90万吨/年)、兴仁市兴利煤矿(90万吨/年)、兴仁市兴民煤矿(90万吨/年)、普安县宏松煤矿(90万吨/年)、普安县宏发煤矿(90万吨/年)、普安县老虎田煤矿片区(90万吨/年)、普安县补者煤矿(90万吨/年)、普安县嘉龙煤矿(90万吨/年)、晴隆县沙家坪煤矿(90万吨/年);兴鑫煤矿(90万吨/年)、奔小康煤矿(90万吨/年)。

  “十四五”启动前期工作项目:普安县地瓜一号东井(180万吨/年)、普安县地瓜二号(180万吨/年)、普安县地瓜三号矿井(120万吨/年)、普安县泥堡井田(180万吨/年)、普安县幸福井田(120万吨/年)、兴仁市新庄(90万吨/年)、兴仁市野猫红(90万吨/年)、兴仁市槽箐(90万吨/年)、兴仁市波秧(90万吨/年)、廖基(90万吨/年);安龙县煤炭资源再生利用生态示范园(500万吨/年)、晴隆县晴北煤焦化(120万吨/年)。

  “十四五”煤炭洗选项目:兴义洗煤厂(550万吨/年)、中电普安电厂(240万吨/年)以及贞丰金泓洗煤厂、大石堡洗煤厂等项目。

  推动毕水兴煤层气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普安嘉龙、恒泰煤矿瓦斯发电项目、普安煤层气勘探开发项目、晴隆煤层气勘查等项目的建设。

  推动兴仁市、普安县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贞丰县煤矸石发电厂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兴仁电厂、晴隆循环流化床电厂等项目建设,推动安龙电厂(2×350MW)、兴仁电厂(2×660MW)建成;稳步推进元豪电厂3、4号机组(4×350MW),贞丰电厂二期3、4号机组(2×350MW),晴隆电厂,普安电厂二期等项目完成建设。

  重点建设册亨八渡电站,晴隆县西泌河抽水蓄能电站(300MW)、安谷抽水蓄电能电站(1200MW)等水电站项目,安龙境内三台坡抽水蓄能电站(1200MW)、美女山水电站(24MW)。

  光伏:重点建设兴义沧江(200MW)、清水河电厂(120MW)、乌沙偏头坡(100MW)、七舍(100MW)、猪场坪(100MW)、捧乍(100MW)、鲁布格(100MW)、洛万(100MW)、威舍(70MW)、偏头山(50MW),兴仁兴阳(120WM)、巴山(50WM),晴隆茶马镇顺长(100MW)、半坡塘(106MW)、大厂镇(50MW),普安新店(100MW)、青山(50MW)、兴仁市巴铃(50MW)、市屯脚(50MW),贞丰鲁贡(50MW)、沙坪龙沦(30MW),册亨丫他镇(120MW)、八渡镇八达(100MW)、双江镇(80MW),望谟洛哈林(100MW)、县郎(60MW)、蔗香望南(200MW)、乐元(40MW),安龙蔑帽坡(80MW)龙井(50MW)、海子(30MW)等“光伏+”项目。推动兴义市浙兴商贸城(20MW),清水河工业园区(40MW)、敬南工业园区(30MW)、洒金工业园区(20MW)、马岭新区(30MW)等园区屋顶分布式发电光伏项目建设。。

  风光一体:推动兴贞晴普北盘江水风光一体化项目和天一天二水风光一体化项目建设。

  1.生物质能:重点新建威舍垃圾发电(7.5MW)、晴(隆)普(安)(7.5MW)、贞丰(7.5MW)、册(亨)望(谟)(7.5MW)等生活垃圾发电厂项目,建设安龙生物质发电厂(40MW),义龙新区德卧生物质电厂(20MW)、册亨县岩架生物质电厂(15MW)等生物质能源项目。

  2.氢能:建设大唐贵州清水河光伏+氢能综合能源项目(70MW)、册亨县阳光电源光伏制氢电站项目(100MW)、大唐贵州兴仁氢能示范项目、大唐贵州义龙新区氢能示范项目等。

  3.天然气:贵州省南盘江地区安龙区块页岩气勘查、兴义区块页岩气勘查、望谟区块页岩气勘查、晴隆沙子、兴义万屯示范项目。

  依托黔西南州地方电网,新建兴义、贞丰2座500kV变电站,以兴义500kV变为中心,形成“兴义-清水河-盘南-红果-鸡场坪-晴隆-普安-兴义以及兴义-雨汪电厂-柳树坪-万峰湖-顶效-郑屯-兴义”2个220kV骨干环网,并通过清水河-盘南220kV线kV线路与六盘水地方电网形成强互联关系;以贞丰500kV变为中心,形成“贞丰-巴铃-普坪-贞丰电厂-贞丰以及普坪-龙广-元豪电厂-义龙-普坪”2个220kV骨干环网,并通过龙广-者保220kV线路以及普坪-册亨-旧州220kV线路与百色地方电网形成强互联关系。推动望谟至贵阳青岩500KV输电线路以及配套工程建设。

  规划新建110千伏变电站29座、扩建110千伏变电站14座、扩建主变13台,新增线千伏变电站31座、扩建主变31台,增容35千伏变电站11座;规划新出10千伏线回,线千米。

  依托低电价优势,推动电解铝及铝加工、钢铁及铁合金、黄金等基础材料产业聚集,积极发展碳材、有色金属等新兴材料产业,重点推进资源精深加工,优化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实现基础材料产业向高新材料领域转化,将黔西南州建成全省重要的基础材料产业基地。到2025年,基础材料产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

  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打造绿色载能铝产业,紧抓电解铝产业,持续释放本地区电解铝优质产能,扩大电解铝直接成形比例,大力引进和发展铝制品精深加工企业。

  做大做强电解铝。依托电解铝工业发展基础,加快自备电厂建设,持续释放电解铝潜力产能,继续做大电解铝,重点推动兴仁登高新材料二期、义龙元豪等电解铝厂建成投产,积极开展兴仁巴铃后续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建设;完善电解铝配套,积极推动贵州路兴年产60万吨预焙阳极碳素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对黔西南州电解铝指标支持,推动电解铝产能指标转入黔西南州。到2025年,力争在兴仁、义龙等地形成200万吨以上的电解铝产能。

  做精做深铝加工。有效延伸铝及铝合金产业链,以扩大登高、元豪铝业中“铝液直供”占比为突破口,推动各型中间合金材料、铝型材、铝制零部件等产品直接成型比例,重点推动铝基合金板带材、铝制轮毂、铝合金座椅骨架等铝制零配件直接成型比例。着力发展铝制品加工产业,充分释放本地电解铝产能,积极引入铝合金深加工项目,聚焦铝箔、高性能导线、航空铸锻铝合金、轨道交通用高性能铝型材、高性能铝合金铸锭等高的附加价值铝制品加工,逐步推动铝合金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强化上下游产业配套,通过引入电镀产业、规划建设一批再生铝综合利用项目,进一步健全电解铝产业链,发挥规模效应,促进铝精深加工公司集聚,推动兴仁铝及铝加工产业园建设,将黔西南州铝及铝加工基地建成为贵州最大的铝资源精深加工基地。

  依托现有钢铁及铁合金产业基础,促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持续释放优质钢铁产能,推动铁合金产业向高端、高品质方向发展。

  钢铁。通过推动炼钢装备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促进产品质量改善,持续扩大优质碳钢、高强度锚杆钢、高强度精轧螺纹钢、特种钢材等高品质钢产品的产能规模,实现钢铁产业差异化发展。推动绿色生产的基本工艺贯穿整个钢铁冶炼环节,主动适应钢铁产业布局调整,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允许下积极承接钢铁产业转移,落实产能置换,积极推动义龙聚鑫钢铁扩能技改项目。积极引入钢铁下游产业,发展钢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依据市场导向发展精炼钢,引进五金加工、铸造等钢铁加工公司。到2025年,争取形成200万吨钢材生产规模,建成区域性钢铁产业及深加工基地。

  铁合金。依托铁合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积极引进一批铁合金企业,推动铁合金、硅锰合金产业沿南昆铁路向威舍-清水河、义龙顶效-郑屯、安龙钱相三区聚集,着力推动低磷低碳硅锰合金、高硅锰合金等系列合金材料发展,进一步丰富铁合金产品结构。加速推动铁合金冶炼技术升级改造与综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高纯、微碳、复合、氮化等硅、锰合金等新产品研究开发,重点推进金源铁合金、华腾阳光铁合金提质增效,推动聚鑫工贸公司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促进泰龙(集团)、昊威(集团)等企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形成200万吨铁合金产能,将全州打造成为南方铁合金重要的生产基地。

  立足黔西南地区卡林型、次生富集型金矿,依托物探、电子定位、三维地震等勘查技术促进黄金勘探技术水平提升,重点对贞丰县、晴隆县、望谟县等黄金矿区外围和深部资源探测,切实增加储量,为黄金产业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保障和地质技术支撑。加大各型金矿技改扩能与新矿建设力度,持续扩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黄金采掘中的应用,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带领企业对矿渣实施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置,提高黄金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转变挖矿卖金和生产粗加工产品的传统模式,推动黄金饰品加工工艺升级换代,结合黔西南州民族文化,全力发展精细加工和民族特色的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积极延展黄金产业链条,依托贞丰县“中国金县”等区域品牌优势,加强黄金文化建设,促进黄金产业与民族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巩固提升黄金城、黄金集镇、黄金珠宝城等黄金文化旅游设施功能,打造特色黄金珠宝、黄金旅游等产业。

  碳材料。依托现有碳产业基础,打造碳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重点发展石墨深加工、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等微纳碳材产业,构建碳-碳复合材料上下游产业。依托丰富的方解石资源,促进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扩大脱硫碳酸钙在火电厂应用;聚焦医药、食品等行业高品质碳酸钙的应用,积极培育高端碳酸钙系列新产品,支持精细碳酸钙、纳米碳酸钙等产品深精加工与制备。

  硅材料。依托丰富的硅原料以及良好的化工产业基础,推动多晶硅、单晶硅产业高质量发展,扩大用于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的硅基电子特气、电子级三氯氢硅及电子级二氯二氢硅等特种硅材产能,推动安龙新创硅基新材料、兴仁市年产12万吨金属硅项目建设落地,积极融入电子新材料产业链。

  其他材料。依托贞丰县、晴隆县、普安县等地区丰富的钛、锑、锰、铅锌、萤石等矿产资源,聚焦金属冶炼与精深加工,推动资源向资产转换,重点发展钛金属及合金、锑合金、铅锌金属、刚玉耐火耐磨等新型材料,实现矿物资源开采与加工一体化发展,支持稀美资源年产1500吨钽铌等重点项目建设。

  重点推进贵州兴仁登高新材料年产100万吨电解铝生产线项目,兴仁登高铝业重组扩能项目、兴仁10万吨铝合金板带材加工项目,黔西南州元豪投资铝及铝加工年产33万吨电解铝生产线万吨阳极碳素建设投产,贵州铧骏科技年产10万吨铝基合金板带材及铝制品精深加工项目,义龙铝合金新材料加工项目。积极推动100万吨煤电铝及铝精深加工、高端管材产业园项目、60万吨铝制品加工等项目建设。支持30万吨铝板带及5万吨包装用铝箔等项目建设、年产10万吨铝基合金板带材生产线建设项目。

  重点推进兴义20万吨锰系铁合金及尾渣、余气循环综合利用项目,黔西南泰龙生辉冶25000KVA矿热炉改扩建项目,贵州兴鑫盛炉料冶炼铁合金2×25000KVA矿热炉技改项目、嘉泰铁合金1×25000kVA硅锰合金矿热炉,黔西南州聚鑫工贸70吨特种钢电炉产能置换转型升级项目。支持贵州金源投资年产60万吨铁合金项目、新创100万吨硅锰合金项目,铁合金矿渣微粉生产线建设等项目建设。

  重点支持贵州紫金矿业簸箕田1金矿(长田金矿)项目、簸箕田2金矿、贵州紫金1000t/d金矿加压预氧化技改项目、贵州紫金4000吨/天选矿技改项目、贞丰县鲁容乡新寨金矿、水银洞金矿小厂尾矿库扩容项目,新恒基公司太平洞金矿项目、水银洞金矿小厂尾矿库扩容项目,锦丰公司磺厂沟矿段延深扩能工程二期、尾矿库回采工程及浮选车间的氰化渣金回收项目,晴隆县民政福利金矿年冶炼10万吨黄金矿项目,普安县泥堡金矿(整合)项目。

  推动安龙县硅基新材料产业园、望谟县浩源矿业方解石生产高钙超细粉加工项目、支持兴义市石墨深加工及石墨烯生产项目、碳材料等项目建设。发展兴仁市石墨烯生产及精深加工项目、兴仁市年产12万吨金属硅项目。推动义龙西南能矿年产10万吨锌冶炼、广东稀美1500吨金属钽铌材料、晴隆锑矿日选1000吨矿石复选项目、信德锑业5000吨精锑项目、晴隆80万吨钛循环工业园、鑫亚矿业年产10000吨钛矿石项目、晴隆年产6万吨电解锰项目、年产10万吨萤石矿精加工项目,兴义年产10万吨再生铜生产线万吨/年萤石精粉项目、普安铅矿、普安丁头山铅矿、年产2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棉建设等项目,推动黔西南高新区固鑫30万吨耐磨材料、兴义年产2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棉等项目建设,支持贞丰年产10万吨金属镁项目、年产30万吨镁铝合金项目和年产20万吨铁合金等项目发展,支持义龙新区固鑫新材料年产3万吨锆刚玉、27万吨棕刚玉生产项目、30万吨耐磨耐火材料等项目。支持义龙新区宏达环保科技冶金废水深度净化及回转窑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支持晴隆低碳塑制品产业园建设项目。

  盘活基础化工,积极构建煤电化一体化产业链,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探索精细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以化工为媒介促进联动融合集群,推动兴仁市现代化工产业园区成功进入省认定的化工园区名单。把握新能源发展的策略机遇,立足本地产业特点,促进汽车零配件产业跨越式发展,推动特色装备产业升级,扩大高端机电设施与机械基础件有效供给,助力全州装备制造产业水平提升。到2025年,化工及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

  依托黔西南州化工产业基础,盘活煤焦、烧碱等基础化工,构建“煤炭—精煤—合成气—煤化工精加工材料”的煤电化产业链,推动现代煤化工与电力、化纤等产业集群的深层次地融合,进一步拓展化工新材料产业,推动化工产业升级换代,壮大现代化工产业。

  依托较好的氯碱化工产业基础,以贵州金宏化工为龙头推动氯碱、聚氯乙烯等产品升级改造,在盘活现有10万吨/年烧碱、12万吨/年聚氯乙烯装置的同时,充分的利用烧碱生产指标,恢复烧碱生产能力,提高烧碱、氯气等基础化工原料供应能力,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依据氯碱工业基础,着力发展高的附加价值的聚偏二氯乙烯及氯化聚丙烯产品。充分的利用黔西南州兴义市、晴隆县等地区化工基础,依托贵州宜兴化工,以合成硝化产品、二甲醚、液体燃料、天然气、炼钢尾气等直接合成基础有机化学品为重点方向,着力推进合成氨、甲醇、尿素、二甲醚、硝基复合肥、浓硝酸(浓度70%)和硝铵等产品的生产,推动碳一化工产业链的延伸。加大力度推动金光煤焦化、久盛能源等化工传统企业的复产、重组与技改,实现焦炭生产能力扩大到100万吨/年。着力推动第四代JNHR热回收焦炉的应用,同步配套热能回收设施,提高回收热能的利用效率。

  依托兴仁工业园区煤化工基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创新驱动,积极地推进化工产业园区建设,助力构建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价值煤化工产品,联合高校及科研所等化工技术探讨研究机构,聚焦提升煤炭气化和液化工艺技术,通过完善工艺技术装备、提升系统集成优化水平,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开发纯度高、产值高的高端化工产品。积极争取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支持兴仁煤制乙二醇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协调乐呵化工公司技改扩能。积极推动现代煤化工与煤炭开采、石油化学工业、冶金建材、新型医疗器械、高档纺织原料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上下游产业融合集群,拓展煤化工多元发展,提升集群产业能效与密度,有效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和区域产业竞争力。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积极推动煤电化一体化发展,充分的利用化工产物与释放热能;采用现代煤化工绿色创新技术,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安全发展。

  积极发挥黔西南州化工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开发氟化工、催化化工、高纯红磷、高纯锰工业硫酸等高的附加价值产品,逐步完善黔西南州现代化工产业体系,满足上下游产业需求。

  氟化工。依托黔西南州萤石资源,推进贵州天亿新材料萤石精粉生产能力提高至6万吨/年。立足黔西南州产业特点,重点发展HFC-152a为PVDF提供原料配套,以PVDF为基础促进高性能含氟聚合物发展,推动氟化铝制备为电解铝产业提供配套,积极发展含氟电子化学品,促进含氟高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催化化工。以拓宽产业幅、丰富产品品种类型、延伸产业链为目标,着力推动黔西南州催化化工深度服务于煤化工、金属冶炼、黄金采冶、生物医药等产业重点围绕高端活性碳、镍基系列催化剂、贵金属系列催化剂等催化产品,构建完整的催化化工产业链。把握催化行业技术方向,推动本质安全型催化剂、高选择性催化及绿色工艺等研发技术,积极开展失效催化剂中贵金属绿色回收及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期,依托兴仁巴铃铝系装备制造聚集区,以“铝液直供”为突破口,全力发展铝制汽车零部件制造,重点推动龙凯科技扩大产品线,推动汽车(摩托车)轮毂、电机壳体、发动机缸盖、转向器铝壳体等汽车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扩大兴仁锦兴智能交通轻量化部件产品的生产规模,在车身轻量化、零部件轻量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提升汽车零部件在本地配套的规模和水平。加强利用黔西南州在汽车动力电池组以及地方电网等优势要素,充分的发挥电池组件集聚效应,扩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能规模,促进动力电池组成本逐步降低。鼓励新能源汽车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充电设置布局,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稳步推进义龙新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

  矿山装备。积极引进矿山机械主机企业、培育矿山机械配件企业。把握“黔石出山”战略机遇,引进与培育一批矿山装备技术企业,聚焦砂石骨料(移动)楼站、筛分破碎一体化等大型高新技术装备,着力发展干法环保精品制砂产线、洗精煤生产线等成套设备。依托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完善配套,推动域内矿山装备零部件供应链体系构建,重点推进上海约堡重工生产基地异地搬迁项目建设进程。加大研发力度,着力推动破碎物料粒度与形态可控、物料自激同步振动与高效筛分等关键技术突破,以技术创新来引领振动机械行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重点提升振动筛、提升机、输送机、振动磨等矿山机械设备的发展,推动煤矿机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户外旅游装备。以山地旅游发展为契机,借助兴义山地旅游运动装备产业博览会,推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突出山地特色,丰富和提升旅游业态,逐步扩大中高端、多样化旅游服务产品供给,着力推动兴义山地旅游装备发展。积极引入户外装备厂商进驻黔西南州,推动户外装备、露营装备设计与制造本土化。支持本地企业转型制造户外装备。

  电力装备。依托全州全力发展自备电厂的建设时期,重点发展智能高低压开关成套设备、高压及超高压电力变压器、高效率节约能源变压器、电力线路器件、电线电缆以及电控配电等设备。积极支持轨道交通用电气设备、电气化铁路专用电缆及附件等项目的引进。推动光伏组件生产装备及产能的向本地区的产业转移,大大降低光伏组件单位价格。

  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向义龙新区集聚发展。依托西子西奥电梯、约堡重型机械装备制造等企业,培育引进电梯整机企业、电梯配件、高端数字控制机床及零配件生产企业,有效带动上下游特种钢材、模具铸件、高端数字控制机床、成套设备控制等机电产业耦合发展,建成中国电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推动整个区域机电技术装备升级。围绕通用航空、风电、太阳能、汽车、工程机械等关键领域的应用,积极发展高端机械基础件,实现对工程机械、能矿装备等整机配套,重点发展异性、环形、复杂内腔高温合金和钛合金材料精密铸锻件,带动铸锻件以及特种关键基础零部件制造工艺的发展。大力提升材料、热处理、机械性能等关键领域的数字化制造和试验检测等能力,支持宝康智能装备公司在智能机器人、数字化工厂等领域应用,努力构建关键基础件研发、加工制造、试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将黔西南州打造成为周边区域范围内具备极其重大影响力的关键基础件研发制造基地。

  推动兴仁煤制乙二醇、甲醇制烯烃、煤制烯烃、煤制甲醇、氯酸盐、盐化工、氟化铝、高纯锰、高纯锑等项目落地。推进普安县煤制乙二醇项目、煤制聚乙烯(LLDPE)项目和煤制聚丙烯(PP)项目,推动贵州宜兴化工年产30万吨高塔复合肥、册亨县生态有机肥项目,黔西南正胤活性炭科技年产15000吨高端活性炭系列新产品项目,贵州鑫醇科技有限公司新一代煤制乙二醇中试项目。支持晴北煤焦化一体化,推进兴义宜化化工、兴化化工、乐呵化工等企业退城入园项目建设。

  推动兴义年产9000吨多晶硅项目,贞丰年产120万吨氟化工系列新产品,贵州泰力达科技年产1500吨镍系列催化剂和50吨贵金属催化剂等项目建设,支持贵州金鼎电子信息新材料年产100吨高纯红磷和五氧化二磷研发及生产项目,推进泉通森海实业年产20万吨工业硫酸项目建设。

  推动贵州锦兴年产5万台轻量化交通装备、年产50万吨车体特种轻合金汽车零部件项目、年产25万吨轻量化节能交通循环装备智能制造等项目落地,推动龙凯汽车轮毂、兴义汽车动力电池及大型储能电池、航空航天高精铝铸件、推进晴隆建隆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二期建设项目、贞丰贵耀汽车玻璃加工项目、年产8万套航空航天铝合金零部件项目、推动黔西南州尚骞机械制造可视化智慧矿山研究中心建设。支持黔西南上海约堡重工机械制造基地、贵州振华军民两用固体继电器和智能模块组件产业化等项目发展。

  依托黔西南州生态优势,围绕生态特色食品、优质烟酒、健康医药、民族工艺品以及其他特色轻工,培育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开发一批高品质的产品,打造一批特色品牌,推动特色轻工产业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产品结构由单一低质低效向多样高质高效转变,构建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品牌化为特征的黔西南州特色轻工体系,推动特色轻工转型升级。到2025年,特色轻工产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

  立足本地资源,发挥本地特色,发展优质特产,努力推动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依托“中国薏仁米之乡”,以创建“国家级出口薏仁米质量安全示范区”为载体,围绕以薏仁米为主的农特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布局面向全球的薏仁米交易市场,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着力培育薏容生物等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创建一批有价值的特色品牌,做大做强薏仁米农特产业。积极推动薏仁米秸秆的饲料加工,促进薏仁米循环产业发展。

  突出地方特色,着力打造“普安红”、“白叶一号”、“万峰绿”、“八步紫茶”等公共品牌,推动普安古树茶品牌发展,提升黔西南州茶叶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在普安县、兴义市等茶叶发展的重点区县培育一批茶叶生产和加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快速推进茶叶处理装备机械化和自动化改造,提升茶叶产品一致性与标准化程度,改进茶叶生产加工模式。推动茶产业链延伸,重点发展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用品、茶有效提取物等中高端产品研制与开发,积极探索茶渣回收及再利用,重点支持普安县宏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贵州习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布依福娘茶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茶企发展。

  推进天然饮用水、矿泉水产业加快发展,着力培育贵州飞龙雨、苗西南、锶多多、阳光思源、金州龙泉和荣盛八千年等天然饮用水龙头企业做响品牌,做大规模,实现质与量双提升。积极推动高端生物饮料、水果萃取与功能性饮料等生产,推动饮品行业发展。结合当地丰富文旅资源,积极推动水旅康养项目的发展,重点推动兴仁锶多多天然高锶矿泉水康养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

  充分利用望谟县独特地理生态,深耕板栗产业,横向发展板栗精深加工和林下经济,纵向发展板栗文化生态旅游,发挥贵州光秀生态食品龙头引领作用,带动整个地区原生态有机板栗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发展板栗休闲食品、板栗罐头、板栗饮品、板栗保健品等板栗深精加工产品。以贵州省农产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培育为契机,推动整个望谟县生态特色产业园项目建设。

  着力打造“古方红糖”品牌,培育糖业骨干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发挥上下游示范带动作用,推进糖产业转型发展,加快食糖加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提升产品技术上的含金量和附加值,稳步推动制糖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稳定生产、转型发展,做大做强制糖产业。

  依托册亨县、望谟县、晴隆县等少数民族聚集区域较好的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建立油茶丰产示范园区,重点推动大亨油茶科技有限公司油茶科技产业链项目等一批特色优质油茶制备与精深加工一体化项目的发展,积极发展茶籽油衍生品、日用品,推动茶籽油保健品的研发与产业化,积极挖掘茶油、茶籽化石等文化,做好茶油渣、壳回收与利用。

  着力打造“安龙食用菌”品牌,推进食用菌研发、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发展,重点支持贵州景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宏臻菌业公司等食用菌精深加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构建食用菌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体系。

  充分利用气候优势,推动水果、蔬菜精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推动刺梨原汁及衍生产品发展、芒果原浆及冻干芒果片、香蕉面膜等水果衍生品加工,推动百香果、柑橘等果蔬原汁及系列新产品的精深加工。积极发展兴义魔芋精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推动肉罐头、卤制品、糯食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统筹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支撑生态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发展。

  以提升烟草品质为重点,聚焦打造优质烟区品牌,积极探索烘烤成熟度、烘烤模式、烘烤工艺等创新方法,着力提高烟叶烤制过程新型燃料使用率,推进烟草产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生产水平,持续扩大高品质烟叶产出。推动卷烟零售终端建设,拓展“贵烟”品牌传播渠道。

  聚焦振兴“贵州醇”品牌,支持贵州醇酒业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技改攻关、扩大产能,加快引进酱香酒、浓香酒产能项目建设,加速产能释放,积极拓展市场,重振贵州醇酒业。扶持发展茶酒、板栗酒、灵芝酒、薏仁米酒等特色酒业,支持贵州乔纳斯啤酒有限公司、贵州文松酒业有限公司、贵州普安六合酒业、普安应宏酒厂、册亨县灵芝酒等有潜力的特色酒企提升品质、培育品牌、开拓市场发展壮大。

  大力发展医药产业,推进中药、民族药尤其是苗药产品的开发,挖掘开发民间组方、验方,加快推出一批技术上的含金量高、疗效可靠的药物,推动中医药、民族药系列新产品现代化、规模化、规范化生产。支持以民族药为重点的药品、保健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推动食药同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薏仁米、花椒等药食两用产品研发。

  依托丰富的药物资源,全力发展化学药、生物制药。大力引进行业头部企业,推动新型设备、技术和管理人才进入本地,推升化学药、生物药的研发与制造水平,积极培育本地药物制造企业。积极开展仿制药、专利药、新药的研发和技术合作,推进新产品、新制剂产业化。依托天地药业、德良方药业、云峰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洛新工业园区
乘车路线:驾车至洛新工业园区

爱游戏官方网站

全国24小时服务热线13333881339 15838839626